「我記得九二一地震過後幾個月,才第一次回到園區,原以為園子裡的作物許久沒施肥用藥應該都要死光了,但卻意外地在沒有人為干擾的狀態下長得很好!」就這樣的一個契機,引發了羅姊和胡大哥的念頭,向我們滔滔說起改作自然農法的契機。
若說起第一次來到春秋柿園的感覺,是眼前一切自然萬物都如此平衡,好像動植物間發展出相互關照的能力。
羅姊笑著解說:「我們是開放的園子,讓適合在這邊生長的植物自己長出來,草相多元化便會吸引不同的蟲子來。」
「但偶爾也要種一些可以制衡雜草的植物,讓他們互相抗衡啦。」
路邊一排合果芋耐旱又耐寒,非常具有野性,為的是和咸豐草互相制衡不讓強勢雜草擴散;
而菜園邊撒的是金蓮花的種子,金蓮花的根也能抑制雜草,葉子則有驅蟲的效果。幾年下來,羅姊和胡大哥已然與園子內的動植物也取得了共識一般,攜手維持著園區的生態平衡。
和柿子相約的慢步調採收
我們發現春秋柿園的甜柿乾有四角型、圓型、花瓣型各種形狀,一問之下羅姊和我們分享,原來台灣的柿子分兩大類——澀柿與甜柿。澀柿多做柿餅,甜柿無論什麼時候吃都不會澀。
而甜柿中又分許多不同的品種,有些早生有些晚生。
「我們園子裡會種不同的品種,不然一起成熟來不及採。」
「又因為我們用自然農法栽培,沒有化肥跟生長激素,果子的成熟不整齊,會分多次採收。」
其實這樣野生果樹輪流熟成的自然狀態,恰好也搭配著羅姊和胡大哥兩人的體力。
「我們算老農,又只有兩個人,所以這個方式也是互相配合,果子配合人、人也配合著樹。」羅姊這麼說。